桂林,这座被誉为“山水甲天下”的美丽城市,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。其中,芦笛岩作为桂林的四大岩洞之一,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、幽深的岩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一探究竟。本文将带您走进芦笛岩,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历史的交融。
一、芦笛岩的自然景观
1. 喀斯特地貌
芦笛岩位于桂林市漓江上游的芦笛岩景区内,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。这里的山峦起伏,奇峰异石,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。岩洞内部,钟乳石、石笋、石柱、石幔等形态各异的岩石,宛如一座座天然雕塑,令人叹为观止。
2. 岩洞奇观
芦笛岩洞内全长240米,面积2.8万平方米,洞内最高处约50米。岩洞内分布着大小不等、形态各异的洞穴,如“仙宫”、“瑶池”、“龙宫”等。其中,“仙宫”被誉为芦笛岩的“灵魂”,以其独特的钟乳石景观,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的打卡地。
二、芦笛岩的人文历史
1. 岩洞命名
芦笛岩的命名源于其洞内的一根巨大的石笋,形似芦笛,故得名“芦笛岩”。在古代,芦笛岩曾被称为“仙洞”、“龙洞”等,传说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2. 历史遗迹
芦笛岩历史悠久,早在唐宋时期,就已成为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。洞内壁上留有唐代诗人韩愈、宋代诗人苏轼等人的题刻,展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芦笛岩的赞美之情。
3. 岩洞文化
芦笛岩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,更是一处文化瑰宝。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,寓意丰富,如“八仙过海”、“哪吒闹海”等,体现了我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。岩洞内还有许多佛教、道教等宗教文化遗迹,如佛像、壁画等。
芦笛岩作为桂林的四大岩洞之一,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,成为了游客们游览桂林不可或缺的一站。在这里,您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。让我们共同走进芦笛岩,探寻这座神秘岩洞的无限魅力吧!
桂林是国内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,以自然风景优美出名,这里有超多值得打卡的地点,芦笛岩景区就是其中之一,这里是溶洞旅游景点,打光也是超级震撼,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桂林芦笛岩景区,快去游玩吧!
景区介绍
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芦笛美景堪最佳。”芦笛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,距市中心5公里,是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,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。芦笛景区由最美的溶洞—芦笛岩以及光明山等山体、桃花江、芳莲池等水体水景组成,山水相依,内秀外雅、妙趣天成,组成了一幅绝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,有极高的观赏、游览、科研、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被誉为“大自然艺术之宫”的芦笛岩,是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。芦笛岩位于光明山南侧山腰,洞深240米,游程近500米,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、石笋、石柱、石幔、石花拟人状物,惟妙惟肖,构成了三十多处美妙景观, “圆顶蚊帐”、“高峡飞瀑”、“盘龙宝塔”、“原始森林”、“帘外云山”、“水晶宫”等景景相依,景景相连,可谓移步成景,步移景换,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、珊瑚、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、壮丽的地下宫殿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芦笛岩景致高度集中、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。
“中国国宾洞,桂林芦笛岩”,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。自开放以来,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、江泽民、李鹏、朱镕基、李瑞环、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,美国前总统尼克松、卡特、德国前总统理查德.冯.魏茨泽克、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、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等数十位外国首脑及政要。他们在参观后都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,有的还留下了动人心弦的赞语。
景点介绍
狮岭朝霞
狮岭朝霞是洞内的第一个景观,芦笛岩就此摘下了它那神秘的面纱,山岭上,众多狮子现出了它们那威武雄壮、千姿百态的身形。大大小小的狮子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者的眼前:有的昂首阔步、有的俯卧静养、有的引吭高歌、有的回首弄姿;有的群集、有的独处。站在景点旁边,竟有亲临活狮群中的感觉,狮群仿佛在山岭上,沐浴着朝霞。那壮观的景象,令游客惊叹不已。
高峡飞瀑
峡飞瀑紧接着出现在游人的眼前:一条光滑的形同瀑布般的巨石屹立在高空中。看着眼前的这景象,仿佛一条飞瀑从高高的悬崖上飞奔而下,飞溅起无数的珍珠,我的鼻中似乎嗅到了清新的气息,耳旁依稀传来雷鸣般的响声。
蘑菇山
蘑菇山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蘑菇齐集于此,栩栩如生。蘑菇群旁边的高山上,一位老者手抱一个大蘑菇,带着丰收的喜悦,笑逐颜开地一步步向山下走来。继而,盘膝而坐的雪人也现出了它那庞大的身躯,雪人旁边,一棵堆积着皑皑白雪的塔松不畏严寒,傲然挺立在风雪中,如同圣诞树一般,给人带来一股祥和之气。
瓜菜丰收
瓜菜丰收的场景真热闹,有细长的豆角、云朵般的花菜、胖胖的冬瓜、藕断丝连的莲藕,形神兼备的花生、大大的西瓜、长长的大白菜、瓢形的沙田柚、露出长长的根须的人生、活灵活现的当归、如巨伞般的珍稀药材灵芝等。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真是奇妙,给游人们描画出如此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人间景象。
盘龙宝塔
盘龙宝塔更是奇特,吞云吐雾的祥龙紧紧地盘绕于塔身。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雕龙画凤的人工建筑。
鸟语花香
鸟语花香这优美的景致中:一只小燕子面对观众,露出雪白的肚皮,展翅欲飞;一串串鸡冠花开得正艳;妖嫩的花蕾沐浴在朝露中,正待开放;一只猫头鹰从洞中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,睁着圆圆的大眼睛,似乎在花丛中寻找着猎物,看那架势,随时都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猎物的可能。这是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,我的耳旁隐约传来鸟儿那悦耳的歌唱声,恍惚中一阵阵花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扑鼻而来。
原始森林
鸟语花香中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;千奇百怪的群石森然林立;一片红色的钟乳石如同鹤立鸡群一般耸立其中,显得静谧幽深。
帘外云山处,耸立着一扇大大的窗户,窗边挂着一个玉米,两床蚊帐高悬上空,一大一小,透过窗口朝外看去,白云飘飘,一望无际。一位老爷爷正抱着他的宝贝孙子,立于窗前,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万里云海呢。
水晶宫
水晶宫中一个富丽堂皇的宽阔而又平整的大厅位于中间,大厅的屋顶上,吊着一个圆形的大灯,大厅的正中,放着三个大大的平滑的石桌,两张大凳子摆在大厅的右方。大厅的左侧,是一处优美的景致——雪山倒影。水中,清晰地映出顶上的雪山和其它各种各样的山石的倒影,山水相依,湖光山色,相映成趣,这美到极点的景物,用我那掘劣的言语,真是难以表达出来。大厅的右侧,一根定海神针牢牢地立于水中,水面上浮着几个海螺,一条大红鲤摇头摆尾,跃出水面,孙悟空正得意地骑在一个大海螺上,来去无阻地穿行于龙宫中。旁边的宝塔,被打落了一块,不用说,一定是那孙猴子的绝作了。这一切,是那么的神乎其神,大自然的生花妙笔,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此神奇的景象来。据说,水晶宫很象联合国会议大厅,但比会议大厅更美丽。
远望山城
远望山城是桂林城的缩影,城中山青水秀,山依水,水环山,一尊自由女神像神圣地立于其中,慈祥的观音侧立于城中,面露微笑,似乎是在保佑着这里的黎民苍生。蜂窝峡处,头顶上一个大大的蜂窝悬在上空,与真正的蜂窝像极了。
幽境听笛
幽境听笛景点,一位仙人的四节竹笛立于山间,可能是仙人的笛声太悠扬了,一只壁虎匆匆忙忙地爬出来,大概是想听得更清楚一点吧;一头小象凝神静听,似乎除了笛声,一切已不再存在;一只猴子手拿剥好了的香蕉,痴痴地听着,竟然忘了吃。一个老道闭目静赏,似乎忽视了身边的一切。
舞台帷幕处,彩灯闪烁。据说,那是歌仙刘三姐曾经出入的地方。遗憾的是,只见舞台,不见歌仙。导游为增添游人的雅兴,亮开嗓子,唱起了山歌,给游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真实的舞台印象。
雄狮送客
雄狮送客最后一个景点是一只威武的大狮子面对着出口站立,热情地欢送着人来潮往的游客们。
在这奇特、雄伟、壮观、令人叹为观止的岩洞中,还有一些已命了名的景点未介绍到,比如:“圆顶纹帐”、“宝镜照蜈蚣”、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高山流水”、“倒挂金鱼”等等,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琳琅满目的石笋、石钟乳、石琴、石鼓、石柱等,等待着的聪明的游客去发现它们的踪影呢。
芦笛岩景区距市区约7公里,是一个以溶洞为主,田园风光为辅的景区。有芦笛岩、赵辉楼、莲舫池等景点。芦笛岩发现于1959年,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。
当前位置桂林的三个溶洞被称为七星岩、芦笛岩和严观。1.七星岩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,总面积8.23平方公里。因七座石灰岩山峰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,以峰林、溶洞、湖泊、碑刻、寺庙为主要景观。2.芦笛岩芦笛岩,位于桂林市西北郊,距市中心5公里,是一个以溶洞为主,田园风光为辅的景点。芦笛岩洞深240米,行程500米。洞内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石笋、石乳、石柱、石帘、石花,令人眼花缭乱。3.严观严观(gun)岩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地下洞穴。它被命名为干言因洞内泉水甘甜,后改名为严观因为它的山形。
从010到1010,进入露蒂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端庄古朴的石桥——飞鸾桥。六安桥,也叫龙飞桥,位于桃花江和露蒂路的交汇处。在临桂县治宰,宋绍鼎(1228-1233)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,称为龙飞桥。两者都是明清时期重建的。雍正六年(1728),雍人在等地捐资修建。有铭文。它在1941年秋天被战争摧毁。1944年,当地人民筹集了400多担糙米,将其改建为一座木桥。芦笛岩开发后,于1964年改建为3孔石拱桥,1967年4月竣工,同年5月通车。当时,它被称为工农桥。这座桥长62.4米,宽10.5米。桥拱用黑色石灰岩建造,拱西端有14个小拱以减缓洪水和上部压力的冲击。桥面铺沥青,钢筋混凝土栏杆,8根灯柱。这座桥坚实而稳固,端庄而朴素。还有一个关于飞桥起源的美丽传说。很久以前,在桃花江边上,有一个村庄叫肖佳村。村前有一座大坝,是一条过江大道。每年春潮来临时,大坝总是被潮水淹没,所以人们可以不要过河。要是能在桃花江上建一座石桥就好了!人们是这样认为的。于是,他们立即凿山凿石,选定了桥的基点。石匠们沿着河岸来来回回地走着,就在大坝上方一点的地方做了一个保留地。施工当天,人们先杀鸡祭祀鲁班,再用鸡血打地基。就在鸡被杀成两半后,公鸡突然向北飞去,脖子上滴着血。它飞啊飞,突然它的羽毛变成了美丽的五种颜色,闪闪发光,尾巴越来越长。大约一英里后的飞行,它终于着陆了。最后,人们在河边找到了它。仔细看,它不再是原来的公鸡,而是一只美丽的凤鸟。每个人都非常惊讶,不能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。一个老石匠说。这凤凰鸟是鲁班送的,桥基要建在这里!就在这时,鸾鸟突然扇动翅膀,径直向南飞去,尾巴后面拖着一朵彩云。后来,石匠们在飞鸾桥登陆的地方建桥。这座桥建成后,人们称它为飞鸾桥。芦笛岩洞——壁书文化芦笛岩洞和大研不仅以其奇特美丽的景色而闻名,而且还有许多以前的洞屋碑刻。这些古老的墨迹被称为壁书。芦笛岩洞壁书七十七本,其中唐代五本,宋代十一本,元代一本,明代四本,民国四本,九十年代五十二本。长城藏书九十三册,其中宋代一册,明代七十一册,清代八册,民国一册,无考年代十二册。由此可见,可以考察双孔壁书的年代分布,芦笛岩以唐宋居多,明代为少数,清代为少数。明代大雁最多,清代次之,唐代和元代最少,宋代只有一个。由于芦笛岩洞壁书剥蚀严重,大岩壁书易辨,两洞壁书数量芦笛岩洞高于大岩洞。就作者和内容而言,芦笛岩的壁书很多都是文人、僧人、游客的题诗,作者来自全国各地。长城书籍大多是当地攀岩者的编年史。另外,从通俗的语言、拙劣的文笔、错别字、其他文字、拙劣的文笔来看,《大雁笔》一书似乎多是对文字有粗略认识的人写的。两个洞壁书的不同,说明芦笛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,而大研是明清时期当地人的避难所。芦笛岩唐贞元六年(790年)首次出版的《石壁书》,书名为《首乌》、《陈毅》、《阎正》、《王林》。以上四人中,阎正曾经担任过黔中刺史。在萨姆
怀等人的一些称谓虽已被侵蚀,但可以从他们在楠溪山的称谓中得到印证。怀信、五灯、无业、韦泽、僧舟是唐代著名的僧人,他们的生平事迹记录在《高僧传》年间。这些僧人一起游历广西,反映了佛教在桂林的盛行,所以这些碑刻是研究唐代佛教传播和桂林历史的有用资料。在芦笛洞的壁书,保存较为完整清晰的是明代靖江王宓挑山队的称号,是人们关注的文物。碑文写着:靖江尊官典保、率旗校工匠王茂祥、张等数十人,在此挑山,随行。丑年仲夏第十天有六本日记。这本壁书高50厘米,宽58厘米,直径6厘米,反映了王宓在建造豪宅和陵墓时曾来这里挑选材料和石头。据考证,《靖江庄》竹简墓门、金水桥所用的红条石,取自光明山。反映了靖江王为了建造宏伟的宫殿和陵墓,滥用人力物力的情况。是封建统治者奢侈的恶证。
你知道老版的《西游记》曾在这里取过景吗?这里就是位于广西桂林的芦笛岩。这里的钟乳石形状各异,在灯光的映衬下,显得像一座座小冰川或晶莹剔透的水晶,正因如此,它也成为了《西游记》中水晶宫的取景地。
景区介绍
芦笛岩位于市区 西北 的桃花江畔,得名于传说洞口原长有一种可做笛子的芦荻草。它接待过非常多的国内外首脑及政要,故被称为“国宾洞”。
比起其他岩洞,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,有大量玲珑剔透的石笋、石乳、 石柱 石幔、石花,洞内犹如壮丽的地下宫殿,老版《西游记》曾在其中的“水晶宫”拍摄取景。
出口下山,路遇不少人兜售“芦笛”,没几步就下得山来,过马路视野豁然开朗,竟是一片湖光山色,原来这是芳莲池畔,但只见竹筏无有莲花啊,在湖边栈道慢慢赏、慢慢饶出去。
景区实用
电话:0773-2210889
网址:
用时参考:1-3小时
交通:乘3路公交车在芦笛岩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。
门票:成人票:110人民币 (1月1日-12月31日 周一-周日)
开放时间:08:00-18:00
停止入场时间:17:30 (1月1日-12月31日 周一-周日)
tips:景区4D视觉秀12:00-13:00停播
景点位置: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芦笛路1号
小TIPS
大家可以提前在网上定好门票,会比直接在门口买要便宜一些,我们在网上订的是92元一人,现场售票的价格是¥110元。但要记得,网上订票的取票窗口跟现场买票的不是一个入口,一定要问清楚再排队进去哦。